临沭:坚守“工”字初心 聚焦主责主业 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博天堂ag
沂蒙职工的网上家园--临沂市总工会欢迎您!

来源: 编辑:  发布日期:2022-11-14


近年来,临沭县工人文化宫坚守“工”字初心,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主体,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职工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各类公益服务项目,立足于把工人文化宫打造成为集宣传教育、技能培训、文化体育、维权帮扶、普惠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职工活动阵地,全力满足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推动工人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谋划强建设,“工”字阵地活起来

临沭县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86年,“八角楼”曾经是临沭县城的“地标”和“名片”,承载了临沭一代又一代职工的回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文化宫全部被出租承包,改为沿街商铺和洗浴中心、宾馆、饭店,工人文化宫内“无工人”“无文化”,一度成为工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山东省总工会实施工人文化宫3年集中整治和提档升级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临沭县总工会积极回应职工期盼,通过清理、整改,全部收回对外出租承包的房间,并投入专项资金开展文化宫改造提升行动。制定《临沭县工人文化宫整治提升管理办法》,多次召集专业人士进行反复论证、走出去向先进县区学习经验、沉下去向基层职工征求意见,多次调整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了全新的“3 x”功能模式,为职工服务阵地聚焦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从根本上解决了作用不强、功能不全等难题。改造提升后,工人文化宫焕然一新,正走上回归与重塑的改革之路,职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阵地统筹利用更加扎实有效,已成为临沭县的新地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科学规划了职工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四大功能区,灯光篮球场、健身大舞台、电影放映室、京剧室、舞蹈室、声乐室、书画室、健身房、棋牌室、switch室等21个功能室已面向职工全方位开放,前来体验、咨询、参与的职工络绎不绝,为全县职工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二、紧盯需求促发展,“工”字服务强起来

一是探索运营模式。立足不同职工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并下发《临沭县工人文化宫“工惠乐学”活动实施方案》,大力发掘功能设施、专业人员等社会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量体裁衣、私人订制”式的职工素质提升、文化养成和技能培训等活动,全县各基层工会均可预约使用文化宫开展活动,包含电影院观影、书法、茶艺、瑜伽、花艺、牌艺、象棋、太极、乒乓球、篮球、交谊舞、京剧、健身操等项目,文化宫免费提供场地和指导教师。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使工人文化宫成为我县职工学习培训、文化娱乐的首选之地,深受各基层工会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好评。二是做强服务主业。运行以来,职工书画展、摄影展,读书会、培训会接连不断,好戏连台。先后举办京剧演出36场,开设传统文化讲座、心理讲座等教育宣传和培训76场;开展茶艺、插花、瑜伽等“工惠乐学”活动43场;接待职工心理咨询212次,线上心理咨询回复率达100%;举办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安全生产等主题观影活动69场;承办全县职工书画展,收集书画作品200余幅,展出优秀作品120余幅;承办全县首届职工“三人制”篮球赛等大型赛事,工人文化宫实现天天有人气、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三、挖掘特色创优势,“工”字品牌亮起来

  一是擦亮“劳模引领”品牌。立足于把工人文化宫打造成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践阵地,高标准打造劳模展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全县各级劳模先进575名,吸引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劳动模范和广大职工前来参观学习,营造了“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做实“法律援助”品牌。在县创新实施“五平台、六对接”法律援助工程,实现多元化、一站式闭环服务,让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全方位维护,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为职工提供协商调解、代理仲裁和代理诉讼案件127件,参与劳动争议类诉前调解案件293件,为货运司机提供劳务纠纷援助17人次,帮助职工维护合法利益共计150多万元。三是唱响“文化服务”品牌。立足“工”字品牌,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活动,选拔76名热爱传统文化的职工进行重点培养,到各企业开展巡回宣讲19场,全面促进企业和职工互促共赢,打造传统文化大讲堂,根据企业和职工实际需要,常态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分享会”“优秀传统文化巡回宣讲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网、中工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真正实现文化宫资源“动”起来、工会服务“活”起来、职工文化“转”起来。(王瑞阳)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