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劳动模范张淑琴-博天堂ag
沂蒙职工的网上家园--临沂市总工会欢迎您!

来源:市总工会办公室 编辑:  发布日期:2013-12-20

张淑琴,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

1987年7月,张淑琴临沂师范学校毕业,以讲课比赛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临沂第一实验小学。怀揣着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踏入教师这个光荣的行列。刚出校门的她热情有余,但经验不足。教好小学生,就要先当“小学生”。为了尽快提高自己,她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卫生,做课前准备,听老教师讲课,然后再去上课。晚上,学习教育理论,修改教学设计,练习“三字一画”,在办公室对着镜子试讲,看表情和体态语是否合适;用录音机录下来,听语调是否恰当,普通话是否标准。毕业第二年,她在学校举办的讲课比赛中获得数学学科第一名;第三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数学讲课比赛获得第二名。此后,她开始承担各级公开课、示范课。为了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她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和备课上,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她的课。她也开始尝到了为人师者的快乐。

1995年至今,她先后五次代表临沂参加山东省和全国的数学、科学和现代科技三个学科的讲课比赛,承担了教育部、科技部“九五”、“十五”重点实验课题研究,执教了省、市、区各级公开课近百节。2004年被推选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被评为临沂市劳动模范。

2010年起,她开始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因为舍不得三尺讲台,就继续带一个班的数学和品社。上课,组织学生活动,引领教师发展,做好学校管理,每天的工作既紧张又充实。

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均衡教育发展、“名校进北城”的指示要求,将原来的村办小学——岔河小学发展为一小的分校,需要派教干到岔河校区工作。面对北城新区中办学条件最弱、六个年级仅有148名学生的村小,谁去呢?“那里离家20里地,你又不会开车,每天骑自行车跑路就够你受的。”这是很多同事给她的提醒,但作为一小的副校长,在党委政府需要的时候,在困难和责任面前,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于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从那以后,她每天六点多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到岔河校区上班。搞协调、抓管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大为改善,今年新招学生是去年的8倍还多,实现了招生工作开门红。

新校区、新起点、新形象,为了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开学典礼,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出队旗、唱队歌时,竟没有一个同学会唱,这深深地刺痛了她,也坚定了她一定要办好学校的决心。

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她一方面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另一方面协调社会力量开设特色课程。现在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和一节体育舞蹈课,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组织开展书法、国画、舞蹈、乒乓球、动画等兴趣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不出校园就能学习特长。面对缺少图书的现状,向总校申请,向一小的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把看过的书捐出来,给岔河校区的小伙伴建爱心书屋。节假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让孩子们在查询资料时学习节日文化,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创造能力。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作报告,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倾听全国著名感恩教育专家的报告,不断引领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

因为离家远,每天早上她都把午饭带到学校。一天走的匆忙忘了带,好在包里还有个梨可以充饥,下午三点多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以后,她就每周一带5个煎饼放在办公室。忘了带菜,就到门卫大爷的菜地里揪一把韭菜和几个辣椒。吃饭时,看着窗外的岔河小区,想想全家人共进午餐的幸福,她心里也有过淡淡的伤感。但一想到家长的夸赞和孩子们的笑脸,冰冷的午餐顿时有了爱的温度。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世界”。给学生怎样的课堂,就是给学生怎样的世界。她说:“北城在快速崛起,孩子的眼里看到的不仅是拔节的高楼大厦,更有老师在他们心里种下的暖暖的阳光。能把这些年学习积累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岔河校区,是我的幸运!”

可是,繁重的工作任务让她贴近了学生和教育,却疏远了亲人和家庭。

1999年5月,她带病坚持工作晕倒在讲台,医生从她的腹腔中抽出了2000多毫升鲜血。出院后身体还没康复,她就带领150名孩子进入紧张的期末复习中。至今她的血色素仍在85左右,属于低度贫血。

2001年8月28日,父亲遭遇车祸!当她赶到邳州县医院时,只看到父亲头上裹着厚厚的纱布,鼻子上插着氧气管,脖子上带着颈套,浑身上下血迹斑斑,面无血色的躺在那里昏迷不醒。面对重伤的父亲,她此时不守候尽孝,还待何时?然而,心中又放不下两个班的学生。父亲对她说:“开学了,你快回去上课吧,我没事,你妈和你弟在医院就行了”。她一路流着泪赶回了学校。此后,父亲住院三个多月,整个九月份,她每周五坐下午五点半的班车直奔医院,每周一又乘早五点的车赶回到学校,没有因为探望父亲耽误学生一节课。

2004年元旦,9岁的女儿小腿粉碎性骨折,打完石膏后拍片子发现骨头没有接好,脚踝部还有散落的碎片,需要第二次正骨打石膏,每一次女儿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都让她心碎。她想到还有5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只好打电话叫来母亲在医院陪护。女儿休学一个学期,是母亲和婆婆轮流照看,她没请过一天假,也没耽误过一节课。面对家人,她内心充满愧疚!她总觉得,家里的事可以协调解决,但工作的职责无人替代,她不能因为家里的事而耽误100多个孩子啊。

2008年,经过层层推荐选举,她光荣地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月9日上午,胡锦涛同志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会前与代表合影留念,她被安排站在他的身后。临别时,胡锦涛同志深情地对她说:“你是沂蒙山区基层教师代表,请你转达我对沂蒙革命老区教师的问候!”胡锦涛同志的话语始终激励着她努力工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很重要的职责是参与制定和修改法律、审议各种报告、为国家发展提出建议和议案。这些代表工作,有的与教育缺少关联性。为了履行好代表职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又把学习人大知识、搞好调查研究、撰写议案建议当作重要的任务,多次到相关单位调研,先后撰写了《关于修改教师法的议案》等60多份议案或建议,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15部法律条例提出近200条立法修改意见,其中两条被收入到《山东省未成年保护条例》。扎扎实实的履职,让她6次受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省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山东推选的全国履职优秀人大代表,她的履职材料收录在全国人大编著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经验体会汇编》。

看,这就是“两会”的首日封,它不公开发行,只在代表驻地销售。每年人代会期间,她都买100多个寄给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这不是普通的铅笔和橡皮,上面带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大会堂”字样。这铅笔每个代表每年只发2只,橡皮只有人大常委才有。每次大会,她都收集这些留着送给班里的孩子们。礼物虽小,孩子们却一直珍藏着,小小礼物加深了孩子们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也分享着小公民的自豪和快乐。

借助人大代表这个平台,她向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学习,与众多的全国名师建立联系,为临沂一小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高的平台。现在一小的老师能即时免费参加北京名校的教研活动,到北京众多名校听课、参观、学习。

追寻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26年一路走来,她见证了临沂教育的发展,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种举措。在这个尊师重教的时代,尽管我们平凡如沙,我们亦可伟大。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她不是蜡烛,因为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践行着自己的梦想。在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上,在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中,在一个个愉快学习的课堂里,她得到了一种令人悠然陶醉的幸福感觉。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