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南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按照省总、市总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我县实际,以建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狠抓机制建设,着力整合运作,实现了帮扶工作的经常化、社会化、规范化,在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促进劳动就业、职工培训,开展工会信访、法律援助等服务中开拓渠道,创新思路,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坚实保证
莒南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按照要求,成立了县总工会主席任组长、分管主席任副组长、部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帮扶领导小组。帮扶中心现有专兼职人员5人,其中信息专管员1名,聘请社会律师1名,配备了60平方米的办公室,购置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档案资料柜等。建立和完善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制度,每年都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实施救助。加强了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服务和生活救助等工作制度,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审批制度及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内部管理考核制度,完善了各项帮扶工作的办事程序。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对来访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求助诉求、帮扶情况等内容逐一记录建档,并做好职工热线月报、季报工作。
二、突出重点,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帮扶工作水平
一是做好日常及节日救助活动,为生活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莒南县总工会按照省总和市总的要求,动员全县各级工会广泛深入地开展送温暖活动,时刻关注全县广大职工的生活情况,始终把解决好全县广大职工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履行基本职能,切实当好广大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积极地为广大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推动送温暖工作逐步迈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通过日常救助及“两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困难职工的心坎上。
二是大力开展助学活动,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莒南县总工会不断拓展工会社会化帮扶的途径和领域,除积极帮助考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就读、关注城市困难职工子女外,还将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纳入资助范围,并主动与民政、教育等部门衔接,广泛联合社会力量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落实相关的教育救助政策,先后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200余人,助学金额达30多万元。设立爱心帮扶基金,爱心基金由全县女职工捐款组成,专门用于救助困难女职工子女上学,爱心基金成立以来,已资助60余名困难女职工、特困单亲女职工及困难女农民工子女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救助资金及学习用品合计5万余元。
三、明确方向,精心运作,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
2010年,县总工会依托县职教中心成立了“莒南县总工会工友创业实训基地”。基地创建以来,共举办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班8次,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再就业增强了竞争力。具体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点: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度健全。成立了莒南县总工会工友创业实训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和学员管理制度健全,参加培训的学员分别以纸质和电子的形式建立档案,培训结业时全部由本人签名立档。二是强化工会与学校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县总工会工友创业实训基地的创建,强化了工会与学校的合作,搭建了工会与学校合作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县总工会依托县职教中心的先进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多种专业教学项目等,使培训内容和形式的更加丰富,培训力量明显增强,培训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基地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注重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师资及培训设备,对所有参训人员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县总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培训更加专业、规模不断加大,2010年下半年至今,举办了8次不同专业类型的培训班,所培训的500名学员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并全部安排就业。三是因企制宜,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工友实训基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开展多种形势的培训方式,如在企业内部、生产车间进行培训,做到车间与教室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另外,对一些用工单位急需招用的人员,由于时间紧,未来得及培训的,经过面试后,县总工会帮扶中心人员与实训基地教师共赴用工单位进行培训,其中赴东营油田2次培训300多人,受到油田的好评。
莒南总工会在帮扶救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工会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培训学习为新的起点,学习其他县区的先进经验,强化措施,不断加强帮扶中心建设,力求取得新的突破。